找到相关内容1733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延寿《万善同归集》诸宗融通思想

    ,不说是非”(同上)。可见,三宗皆宗一心,这才是真谛。如以性相二义来概括佛教诸宗派的思想,亦可以性相二宗来概括全部的佛教思想。那么,性相二门皆以一心为宗。“性穷相表,相达性源”“性相二门,是自心之体用。”“须知体用相成,性相互显。”(《宗镜录》序)可见,性相是互显互融的,其实就是一心之体用。  为此延寿在《万善同归集》中,分别从十个方面论证了“万善同归。”“诸宗互融”的思想。延寿在回答“此集所陈,...

    许抗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492641464.html
  • 月溪禅师答:悟后的光景如何?

    妙用,扬眉瞬目佛法宣流,盖即体起用,即用归体,即体即用,即用即体,体用不二故,所以左右逢源,无不自得,前时怎样也不得,现在怎样也得,佛性是定,起念是慧。 ...

    月溪禅师

    月溪禅师

    http://www.fjdh.cn/fjask/2007/07/13404510942.html
  • 月溪禅师答:每听人言,有很多和尚和在家人,坐着十天八天不吃饭,名为入定,是何道理?

    有出入,即非大定。隍无对,良久问曰:师嗣谁耶?策云:我师曹溪六祖。隍云:六祖以何为禅定?策云:我师所说,妙湛圆寂体用如如,五阴本空六尘非有,不出不入不定不乱,禅性无住,离住禅寂,禅性无生,离生禅想,心...

    月溪禅师

    月溪禅师

    http://www.fjdh.cn/fjask/2007/07/14590411019.html
  • 如本法师答:何谓“知见立知是无明本`”,“知见无见是涅槃”?

      如本法师答:佛法非对立法,远离相对待,方得契入涅槃之道。 知见当下就是真如之体用,若另外再立个知,就是舍离真如,另寻他法来安真如,真如本一非二,是二非真如,是二即落入相待法,即有生死(梵语samsara),是故,名为知见立知是无明本。   真如本体已无相、无住、无念、无见、毕竟空(梵语atyanta-sunyata)故;若知见有见,即有相、有住、有念、不能与法性相应,又落入无明深渊;佛之...

    如本法师

    佛学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7/07/14005612262.html
  • 李炳南答:唯识宗是怎样修持,临终后如何归宿,是否亦生极乐世界?

    唯识修持,只是作观,说来极其复杂。首先明五法三自性之理,其三自性为“遍计所执”,“依他起”,“圆成实”,此三性之如何意义,于此不能细讲,不过介绍其名,说其次第而已。行者即以此三性作观,由浅入深,共有五重,一曰遣虚存实,此乃虚实相对之观法;二曰舍滥留纯,此乃心境相对之观法;三曰摄末归本,此乃体用相对之观法;四曰隐劣显胜,...

    李炳南

    佛教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9/07/07011685725.html
  • 略论性寂与性觉理论内在的区别

    方法的范畴体系,基本上是用体用式思维方式来会解教义,而印度佛学则基本上是用事理式思维方式阐释教义。体用与事理之范畴的相关性本同,因而所诠☆的法相内含也就大异典趣。体用是一对理性范畴,是揭示法的外在相关性...涅☆是所,二者不能混淆也。事者,法性法相之事实也。理者,诸法之所以然也。事者当然也。理者,所以然也。所以然是不能生灭的法则理体。非色非心,故无生起事法之能也。与印度佛学相反,中国佛学主张体用一元论,...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02941539.html
  • 灯前禅影(十七)

    在作用上处处可见;它又说:“王若不用,体亦难见。”这里点出佛性的体用义,申明“体”须藉“用”而见,所谓“作用见性”。  “体”“用”这一对哲学范畴的运用,在中国哲学与佛学中,是源远流长的。在中国的主流思想中,大体是主张“体用不二”。如南朝天台宗的慧思就提到“体用无二”,他在《大乘止观法门》中说:“但以世谛之中,一一事相即是真谛全体,故云体用无二。”北宋理学家程伊川在《易传序》中也说:“体用一源,...

    王开府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40547141.html
  • 佛法是一种本体论吗——比较哲学视域中对佛法基本要义的反思

    语境中对其边界的重新厘定由此具有奠基性的意义。通过语言学与哲学的比较分析,笔者的结论是,一、佛教的基本精神不是本体论——无论是西学意义上的本体论,还是体用论意义上的本体论,而是敞明空相应缘起的缘起论;二、体用论是中国化佛教的主体构架之一,它的根源不在于佛教,而是经魏晋玄学之改造后的老子道论;三、佛教同样也面临现代性的问题,这就需要解构体用论构架的绝对一元性,在空相应缘起的语境中重新激活其多元、开放的...

    傅新毅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183856178.html
  • 熊十力对佛学有宗的批评与融摄-- 横面的执取到纵贯的创生

    的真如世界,此不同于熊氏所主张的体用哲学之为一纵贯的创生的世界。平铺的真如世界,是经由一破相显性或荡相遣执的工夫,遮拨了一切执著性、对象化的存有,而进至一无执著性、未对象化的存有这个阶层,而且即此存有...值得注意。(注4)笔者以为从他对“种现二分”以及“双重本体”的批评中,不难看出他批评的是“体用分隔”,而他也在批判的过程中对于大乘有宗的思想义理有了一番新的融铸与改造,他将双重本体通而为一,将实践理念的...

    林安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14045687.html
  • 黄敏:从性到心——《坛经》心性会通疏解

    区别,心性合一是从本性到人心的跨度。其中既有对《楞伽经》到《大乘起信论》的如来藏心性思想的吸收转化,也有对《金刚经》般若空观的融合。而心性贯通又通过其体用思想的转变完成。在以《金刚经》代《楞伽经》的思想嬗变中,《坛经》既对佛教体用义有所继承,又加以改造而表现出转折性色彩。通过分析《坛经》的体用观才能对其心性内涵做一全面了解,并由此看出慧能思想在禅宗发展中承前启后的作用。   关键词 性 心 ...

    黄敏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23061481866.html